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,大家都很熟悉吧,是我国一个很重要传统节日——清明节。古人祭奠先人的写照,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在仲夏与暮春之交,正好是在公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,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,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
最初,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人们熟悉的插柳折柳、吃青团等一系列习俗跟它还没多大关系。直到唐朝,随着清明影响增大,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,趋向融合,逐渐形成如今的清明节,寒食节即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。清明节大家肯定都要扫墓,踏青荡秋千放风筝,这些是必不可少的。
我们每周一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,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: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,人们受尽磨难和屈辱,祖先们为了养育后代,历经千辛万苦,抛头颅洒热血,正因为那些勇敢坚强的英雄们,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中国,正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安宁,所以人们从古至今都会在清明节会给过世的亲人扫墓,这表示对过世的亲人的一种爱戴,一种尊敬。所以现在还在读书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向那些英雄们致敬,长大后报答祖国,为祖国作出贡献。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投稿信箱:2339875351@qq.com